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的“丛林”规则/杨涛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09:14:26  浏览:804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法院的“丛林”规则

杨涛


《南方周未》4月8日以《我要不到钱,我盖的是法院的楼》醒目的标题,报道了广西北流市法院在法院审判大楼的建筑项目中,“签违规协议、拖欠工程款、驱逐承包商”的事情。文章见报后,广西壮族自治区高院及玉林市中院非常重视此事,并对此事进行积极调查。4月20日,自治区高院新闻处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此事的调查结果。玉林中院的罗基龙副院长向记者们表示,记者报道中揭示出来的北流市法院违反建设部等有关规定,让建筑公司先行垫资、没有按照工程进度拨款等违规、违约行为确实存在。(《南方周未》4月22日)
在新闻发布会上, 自治区高院一位法官说,北流市法院现在出了这个问题,这是有深层次的原因的。“法院要体现国家的审判职能需不需要一定的硬件?要对案件进行公开审理需不需要审判场所?这种审判场所应该是由国家提供的。国外没有哪家法院自筹资金来修建法庭的,但我们国家就需要法院自己找钱解决。” 这位法官说到动情之处,哽咽起来,足有5分钟的时间。
笔者深以为然,在现行的体制下,法院在政府面前无疑是弱者。法院的人、财、物都在地方政府控制之下,法院审判难呀!法院的审判经常面临着来自地方党政的干涉,君不见,在浙江省台州市,为了解决在行政审判中避免地方的干涉,台州市中院来了个行政审判一律实行异地管辖,“咱惹不起你,躲得起”。法院经费困难呀!一方面,许多地方财政本身非常困难,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并不把法院放在眼里,那个部门都要钱,凭什么法院要优先呢?法院在政府面前挺不直腰,说不响话,一副弱者的形象。
可是,法院要体现国家的审判职能需要一定的硬件,要对案件进行公开审理需要审判场所。怎么办?在政府面前是弱者的法院并不总是弱者,以前军警式的服装让群众深感专政的威严,现在穿法袍了,可司法权仍执于手,在老百姓面前是十足的强者。同时,既然是人民的法院,审判场所也是为人民,政府有困难,那么人民就要受点委曲也是应该的。所以,北流市法院让建筑公司先行垫资、没有按照工程进度拨款等违规、违约行为实在不该多说三道四。而且,北流市法院一位法官说了:什么叫知法犯法?得由权威部门认定才行。当然,法院就是那个权威部门。呜呼,多么牛气的法院!
这让笔者想起了自然界的“丛林规则”,这个规则基本原理便是“弱肉强食”,强者吃次强者,次强者吃弱者,弱者吃更弱者,这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规律。勾勒这个规则的图表便是“生物链”---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某些法院深谙这一规则,运用这一规则于股掌,在社会生活中游刃有余。人类用树叶遮体,告别丛林几万年步入文明社会后,不想丛林的这一规则并未死亡,如今又在某些法院复活了。
只是,法院这一主持公平、正义,让群众讲理的地方荡然无存了,法官本有的中立、消极,遇强不示弱、遇弱不逞强的形象也付之东流。文明社会的法院如果公开演绎着野蛮时代的“丛林规则”,那么,为公开审理建设审判场所,有必要去建设吗?
这些年,法院的审判大楼越建越好,可是司法腐败明显加剧也许是这一现象的最好的注释。
我们真得希望改革现行法院的人事和财政体制,让法院在政府面前挺直腰来,法院再也不要自己找钱解决自己的生存。可是,拿什么让我们相信挺直腰后的法院不再向群众演绎“丛林规则”呢?在新闻发布会现场的一位记者说得好:我们的确理解基层法院的难处,基层法院的财政问题是一个问题,但建筑公司盖了楼却拿不到钱又是一个问题。法院能因为自己的财政困难就欠钱不还吗?”

通联: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检察院 杨涛 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硕士
邮编:341000
E?mail:tao1991@163.net tao9928@tom.com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旅游行政处罚实施办法

北京市旅游事业管理局


北京市旅游行政处罚实施办法
北京市旅游事业管理局



第一条 为保证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规范北京市旅游行政处罚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北京市实施行政处罚程序若干规定》和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管辖
第二条 北京市旅游事业管理局和各区县旅游局(办)以及经合法授权或者受委托的组织有依据法律、法规、规章行使旅游行政处罚的权利,北京市旅游事业管理局对区县旅游局(办)的行政处罚进行指导、监督。
第三条 北京市旅游行政处罚实行级别管辖与地域管辖相结合的原则。所谓级别管辖,即:市、区县两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权限有严格的划分(见《北京市旅游行政处罚职责划分暂行规定》)。所谓地域管辖,即: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依照职权管
辖,即区县旅游局(办)有权管辖除按照级别管辖由北京市旅游事业管理局直接管辖的行政处罚案件。
第四条 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根据不同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两个以上行政机关都有管辖权的,如果其它行政机关先立案,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将有关材料移交其它行政机关,由其它行政机关进行处罚;如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先立案,则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处罚。
第五条 区县旅游局(办)之间对管辖权发生争议时,应当协商解决,对于双方都有管辖权的案件,由先立案的区县管辖;对于双方协商不成的,由北京市旅游事业管理局直接受理或指定一个区县管辖,其它区县应将有关材料移交给受理的区县。
第六条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受理案件以后,发现应由其它机关处罚时,应当将有关材料移交给其它机关,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旅游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后,发现还有其它问题需要处理时,应依法移送有关行政机关处理,并及时将案件及有关材料移送相应机关。

第二章 当场处罚
第七条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人员在执法检查时发现以下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不需要进一步调查的违法案件,可以依法当场作出处罚决定:
(一)对个人处以五十元以下罚款;
(二)对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的款;
(三)对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给予警告的行政处罚。
第八条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人员在当场作出处罚决定时,必须遵循以下程序:
(一)向当事人出示旅游执法检查证;
(二)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处罚理由和依据;
(三)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四)将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当事人;
(五)在2日内将处罚决定报所属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人员做出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当场收缴:
(一)对个人罚款20元以下的;
(二)对在本市没有开户银行的单位罚款1000元以下的;
(三)在远郊区县的城镇以外地区,当事人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当事人主动提出当场缴纳罚款要求的。
对于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向当事人出具北京市财政局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第三章 行政处罚一般程序
第十条 除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外,其它行政处罚应当按照:受理、立案、调查取证、审查决定、告知当事人权利、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一般程序实施。
第十一条 受理: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投诉或者举报,以及在日常检查中发现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有违反旅游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时,应当认真进行核实,认为已经触犯了旅游法律、法规、规章,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受理。
第十二条 立案: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执法人员受理案件后,对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在查清主要违法事实的基础上,填写立案审批表,报执法部门领导审核,最后报旅游行政主管负责人审批。
第十三条 调查取证:
(一)执法人员依法向当事人和有关人员调查案件情况时,应当两人以上并主动出示旅游执法检查证,制作询问笔录,笔录由当事人和有关人员及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为调查案件需要,有权依法进行现场勘验和技术鉴定,并制作现场检查笔录,由当事人签字,当事人拒绝签字的,应当有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在笔录上注明情况并签名。对重要的书证,有权进行复制;
(三)旅游行政执法人员调查案件时,应当依法收集证据,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式,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对证据进行抽样取证或者登记保存,应当有当事人在场。当事人不在场或者拒绝到场的,执法人员可以邀请无利害关系
人或基层组织的人员到场见证。对抽样取证或者登记保存的物品应当填写提取证据物品清单,一式两份,写明物品名称、数量、规格等事项,由执法人员、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一份清单交付当事人。当事人拒绝签名、盖章或者接收的,应当有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在清单上注明情况,并请见
证人签名。同时填写提取证据物品书,登记保存物品时,在原地保存可能妨碍公共秩序或者公共安全,或执法人员认为当事人可能毁灭证据,不及时保存以后将难以取得的,可以异地保存。
第十四条 证物处理: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先行登记保存的证物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作出下列处理决定:
(一)需要进行技术检验或者鉴定的,送交检验或者鉴定;
(二)对依法不需要没收的物品,退还当事人;对依法应予以没收的财物。决定没收;
(三)对于依法应当移送有关部门处理的,移交有关部门;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处理方式。
在处理证据物品时应填写证据物品处理审批表,对证据物品所有人下发证据物品处理通知书。
第十五条 审查决定:
(一)审批:对违法行为调查结束后,执法人员应当就案件的事实、证据、处罚依据和建议,填写行政处罚审批表,向本执法部门负责人提出书面报告,部门负责人审查批准后,由法制部门从法律依据、法律适用、执法程序、执法文书等方面进行审核,最后报旅游行政主管负责人审批
,旅游行政主管负责人应当对案件调查情况进行审查,并根据情况分别作出给予行政处罚、不予行政处罚或者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决定。当事人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二)听证: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在对当事人作出责令停业整顿、吊销旅行社经营许可证、吊销导游员执业证书、对个人罚款1000元以上、对单位罚款3万元以上的行政处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听证的具体组织实施,按照《北京市旅游行政处罚听证工作办法
》执行;
(三)集体讨论:对于达到听证标准的案件以及案件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行政处罚的,应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并制作行政案件讨论记录;
(四)告知: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必须告知当事人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告知可以在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并制作谈话笔录,当事人确认全部属实后,由当事人和谈话人签名;
(五)决定: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
第十六条 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向当事人宣告,并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现场的,应当在七日内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送达当事人或者当事人指定的代收人。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由受送达人或者代收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并签名或者盖章。还可通过持号邮
寄、转交上级主管部门、委托其它行政机关送达,邮寄送达的,必须保存邮寄凭证,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对下落不明的,采取在公开发行的市级报刊上公告的形式送达,经过60天即视为送达。
受送达人拒收行政处罚决定书的,送达人应当记明拒收的事由和日期,并由两名送达人员签名,将处罚决定书留置在受送达人住所或者收发部门,即视为送达。
第十七条 执行:行政处罚决定依法作出后,当事人应当按照行政处罚决定书规定的内容、方式和期限,履行行政处罚决定。
当事人到期不履行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法强制执行或者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当事人到期不缴纳罚款的,从逾期之日起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
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应当写出书面申请,提出具体、可行的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计划,填写延期(分期)缴纳罚款审批表,经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期或者分期缴纳。
除可以当场收缴罚款的情形外,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向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
第十八条 结案:行政处罚执行后,承办人应当对案件进行认真总结并填写行政处罚结案报告表,报旅游行政主管负责人审批后结案,并将案卷的全部材料及时建档装订保存。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人员在进行行政处罚时,必须严格遵守《行政处罚法》和本办法,履行法定的程序和文书,对违反本办法实施行政处罚、收缴罚没财物的,按照《行政处罚法》和《错案追究制度》的规定追究责任。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北京市旅游事业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京旅发(1996)270号同时废止。



1999年12月29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修改有关规章的决定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58号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修改有关规章的决定》已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局长 周伯华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修改有关规章的决定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根据《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通知》(国发〔2011〕25号)的要求,对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制定和发布的《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等5部规章中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规定的有关内容进行如下修改,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一、 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

删去第二十六条中的“逾期不拆除的,强制拆除,其费用由设置、张贴者承担。”

二、 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

将第六十三条第二款修改为“登记主管机关对有上述违法行为的企业作出处罚决定后,企业逾期不提出申诉又不缴纳罚没款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赔偿实施办法

1.删去第八条第(二)项和第二十条第(二)项(1)中的“冻结”。

2.删去第二十七条第(二)项中的“暂停支付”和第(五)项。

四、工商行政管理暂行规定

1.将第四十三条中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各类违法行为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修改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时,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2.将第四十三条第一款第(五)项修改为“查询违法行为人的银行账户或者申请司法机关予以冻结。”

3.将第四十六条修改为“对拒不执行处罚决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五、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1.将第三十六条中的“查封、扣押财物通知书”修改为“查封、扣押财物决定书”,将“依法先行采取查封、扣押措施的,应当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内补办查封、扣押手续”修改为“依法先行采取查封、扣押措施的,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

2.将第四十条中的“解除查封、扣押通知书”修改为“解除查封、扣押决定书”。

3.删去第七十一条第(二)项中的“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